叶惟虎
为医之道,精益求精;医者之心,人文关怀。
武汉大学口腔医学博士,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副主任医师,华中科技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内科学系讲师,美国奥古斯塔大学牙学院访问学者,曾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牙学院临床研修,武汉市口腔医学会牙体牙髓病学专委会委员;
“精准牙髓”公众号创办人及主理人,“精准牙医联盟”联合创始人;
副主译《牙髓病临床治疗技术(第4版)》,参译《牙髓病诊疗原理与实践(第5版)》;
主译《根管生物膜》(即将出版)。主持和参与省级及国家级科研项目4项,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。
临床擅长显微根管治疗、显微根尖手术及根管治疗后的数字化全瓷修复等。
为医之道,精益求精:
作为临床医师,我们一定要认真谨慎、用心细致,因为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生命。对待每一位患者的口腔疾病,我们都要仔细地进行问诊和临床检查,得出准确的诊断,基于当前可获得的最佳临床研究证据,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和患者的意愿作出临床决策。在实施临床治疗时,借助牙科显微镜和数字化技术,坚持精准、微创和保存的原则,尽力挽救每一颗天然牙。此外,在临床工作中,我们要不断地提高和拓展自己的理论认知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,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提供最佳、最适合的治疗方案。
插入小话段
在采访中,陈彬文老师提到,有一次叶老师帮她一起治疗一位根管内器械分离的患者,治疗从早上一直到下午,持续了很长时间 。当时她心里多少有点失落,为什么还不能完成好治疗,叶老师看出了她的想法,对她说“第一,你要相信自己;第二,再怎么难,都要试着去再坚持坚持,可能在下一秒就成功了”。在陈老师和叶老师共同坚持下,他们成功的攻下了这个难关,这件事情对陈老师来说印象特别深刻。
患者本不认识你,但是他就因为你的医者身份对你有了信任感,这促使我们要很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,准确诊断,精细治疗,不忘初心。

2018年我在美国奥古斯塔大学牙学院访学,那时候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工作,但大约每周有半天时间去牙学院牙髓病科门诊给导师Franklin Tay教授当临床助手。那时候导师对我说“你要知道,你看的不是牙,看的是人”,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。就像特鲁多博士的墓志铭所说的,有时去治愈,常常去帮助,总是去安慰。作为一名口腔医生,我们不仅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理论认知水平和临床实践技能,准确诊断和精细、舒适化地治疗疾病,更要关心病人的内心感受,并引导病人正确对待病情和困难,让病人感觉到温暖。与患者沟通、相处的过程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。我就有一位来自河南信阳的患者,刚来到门诊找我的时候,他还是一名高一的学生,经过给他治疗和长时间的随访,我们成为了朋友。后来他读了大学,研究生,并到南方工作,我们都有时不时的在联系。
宣武医院精神外科凌锋教授说,再高超的技术可以把病变切除的很漂亮,但病人不一定能恢复。因为人是一个整体,用心去对待生命的每一点一滴,才能使病人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。
参赛收获
速航 小卓:
医生这个职业有相同的责任,但每个人却能在承担责任的同时,成就不一样的自己!女性也同样如此,就如两位老师一样,在同样的岗位上绽放不同的光彩!